Qcon 北京:做一件事

2013-04-29 05:13

Qcon 北京:做一件事

by sofish

at 2013-04-28 21:13:28

original http://sofish.de/2193

去 Qcon 北京,主要是随同事去听听、聊聊大家在做些什么事,如何做。几场分享,几个饭局,聊了一些生活、技术和团队上的事。或深或浅,对我来说,大家都在做一件事,一件值得记下来的事。

一、做自己擅长的事

听了 Jing.fm 创始人的演讲,他们在做一件事,解决生活中最基本的,市面上所有音乐提供商却都没做或者做不了的服务:语义搜索。比如我们最常见的一个需求,「想听适合阅读的音乐」,Jing 可以帮助你挑选,并且播放。想想之前一直有这样的需求,但却没办法轻松实现的方法,而虾米音乐有很多人提供了「精选集」这个折衷方案,所以一直在用。我想现在已经可以放弃虾米了。

看了 Fab 的创始人的一些访谈,还有一些记不起的故事中,很多创始人都在说,成功一个很关键的点是,做自己擅长的事,并把它做好。Jing 的施凯文自己就懂音乐,并且知道如何去运用技术来解决这样的问题,再把自己的视界再放宽一点,事情可以做得很好。

二、找一个合适的人

某天基友约了 Hiwifi 的人过来聊天,喝着酒,享受后海的夜色,听他们讲述自己创业的故事。像 Jing 的创业一样,他们在最开始也是从自己的生活需求开始:一个更好的路由。他们开始寻找,尝试,并遇到困难。我问他们,「有些事不是自己擅长的,你们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来完成这些事的?」。他们是这样做的:

  1. 搜索

    在淘宝网上找电路发烧友的店,让他们改装,手艺人开的店,值得信赖;在技术论坛上找顶尖的人,比如竞争对手的。这里面有些细节可能不太好说,但有一点值得大伙学习的是,不单是用钱,而是用产品本身和诚意去寻找一个合作伙伴。他们用了 3 天连续聊,加上产品本身,成功获得一群(不是一人!)高手。

  2. 推荐:朋友,朋友的朋友

    这是很多公司采用的方法,当然,我相信靠谱的产品是忽悠的前提。一般产品不好,或者团队不好,你不太敢忽悠一个人过来。

三、Design Review:让大家都可以只做专业的事

会议上一位叫「屈雪」的豆瓣设计师,说了一句话,「PM 说要做个 iPad 版本的豆瓣电台,因为可以增加一个入口。我觉得这些不是我关心的,我关心的提供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上如何方便」。当时愣了一会,默念了一句「不靠谱,工作不应该只有专业」。后来再想,或许,在分工细的公司(豆瓣这会有 400 人左右,分工已经比较细)只做自己专业的事会效率更好,市场考虑自己应该考虑的点,设计师也一样,技术同理。不过有一个前提,每一环都有团队来做「Design Review」,让专业的人评估靠谱程度,保证这一环的「政治正确」。

只专注一件事,自己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,产品设计上有更多的时间优化,代码也少 BUG 了。想象一下,如果每做一件事,都要质疑一下上一环是否正确,这样太累,而你根本就没有足够专业。另外,别忘记了在团队内做 「Design Review」后再继续下一环。

四、保持产品品味

在饭桌上,大家聊到最近 iMessage 收到的垃圾短信越来越多了。有一位朋友最近收到一条这样的垃圾,说的是推荐几个微信公众账号,列表有5个:36Kr、小道消息 … 布丁酒店。说让大家猜广告商是谁,大家异口同声说「布丁酒店」。好吧,这不是黑,但当时确实是这样。大家分析下来,这种「傍大款」式的推送还是很容易看起问题来的。

当然,上面的例子还是比较聪明的做法,毕竟推荐了一些精品,再把自己加上去,但这种广告却大多令人不爽,形为推广告,实则降低了自己产品的口味。还有朋友说,自己的老板就要求自己做这样的事,不是全不好,但手段却很可能降低自己产品的口味?试还是不试,如何说服老板?讲个故事吧,让你的产品品味可以保住。

五、保重

饭局中间,有两次见朋友戴着 Jawbone UP,一个健康管家。大家都快 30 岁了,或是一贯或者因为身体有些报警,大家非常重视健康。这个科技的产品,之前也看过,但觉得似乎和自己关系不大,而没有去看任何关于产品的描述和评测。听了他们的介绍,自己也决定去买。健康是一切的本钱,很多事都是浮云,当时就在微博说了一句,「名和利都是浮云,身体重要。离开北京,到一个空气好的城市」。

六、结

文章一次还是不要写太长。总的来说,会议这种事如果想要学点技术,别期望太多,你买个 4200 的票,还要折腾去北京,听到的内容很难抵得上一本书上学到的,所谓「读书」。这个时候最适合的是去见这些地方的人们,或牛人或最普通的出租司机,开拓一下自己的视野,所谓「走路」和「阅人」。

有些记录在微博上的片断,也摘几句:

  1. 从哲学的角度上说,很多人以为自己是独特的,但事实上独特的很少,生活也一样羁绊太多,产品也一样定位层次太多。
  2.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。屈雪很好地解释了如何在设计中传递价值 #Qcon北京#
  3. 做自己熟悉的,如果那是梦想就更理想了。
  4. 多走路多听听。计划一次只有自己的旅行应该不错。
  5. 「上海一般学校出事都是在这段春暖花开的日子,因为天气让人精神大好,疯子容易发狂。」司机说是公安局说的

另外,以前不喜欢和各种人聊天,觉得「道不同不相为谋」,「话不投机半句多」,最近几个月因为各种关系,开始接受不同的人,在不同层面聊,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。而要得到更有效的聊天,这几个月的感受,如果用那个字来总结,必是 —— 真诚。以一个听众,一个后辈,一个学徒,一个朋友的身份去交流。当然,积极的同容通常更有价值,吐槽很多情况下使话聊下去,但内容却上不去。

就写到这,路要继续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