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rl 映射问题
by
at 2011-11-07 21:52:52
original http://yiminghe.iteye.com/blog/1240759
背景
url mapping 我最早知道是作为 java web 容器的一个功能点,遵从 servlet 规范 ,大致的形式是通过在配置文件中配置 url 路径和指定 servlet 的对应关系,当请求过来时根据 url 路径来调用相应的服务器端逻辑。
例如:
<servlet-mapping> <servlet-name>milk</servlet-name> <url-pattern>/drink/*</url-pattern> </servlet-mapping>
那么凡是以 /drink/ 开头的 url 路径代表的请求都会被名为 milk 的servlet 处理,可以说 url 路径就是 web 上的方法名称。
后来出现了 jsp ,asp 简化了用户配置,基本上是约定优先配置,将 url 路径对应到文件系统的层次关系,url 请求转交给对应的 jsp、asp 代码文件执行。
如请求
/x/z/y.jsp
则该请求封装后会转交给 x 应用所在目录下 z 目录的 y.jsp 程序代码执行。
再往后出现了 struts ,spring 等 web 框架,可以更灵活的做路径分发(支持路径参数),更方便得支持 restful (这里根据 《restful 实战》特指超媒体服务成熟程度模型的第一层: restful url ).,例如 spring3 mvc 可以用注解实现请求路径和函数的对应:
@RequestMapping("/x/y/{id}") public String z(@PathParam String id, @RequestParam String q ) { }
那么当请求
/x/y/1?q=2
路径以及查询部分的参数会注入到对应的函数中,相对于早期的 servlet 规范开发效率以及可维护性/可读性都有很大的提升。
前端 mvc
随着单页面应用的日益普遍,mvc 分层在前端也越来越多得出现,而其中一点就是:在单页面应用中如何 bookmark,可以像多页面时一样随时记录当前的状态,早期一般用 url hash 来记录,而 html5 history api 则提供了更优雅的解决方案,而这也就不可避免得要将传统由服务器端实现的 router 也要在客户端实现一边,甚至服务器端完全不需要 router,只提供统一数据访问入口(但不符合 http 协议的初衷)。
功能需求
router 一般要能达到:
1. 路由功能
可以根据指定的规则,将对应的客户端 hash/url 映射到指定的函数
例如片段匹配:
/x/y/:id : fn
可以匹配 /x/y/z 以及 /x/y/a 到 fn 函数上,但不能匹配 /x/y/z/a
再如整段路径匹配
/x/y/*path : fn
可以匹配 /x/y/z 以及 /x/y/z/a 到 fn 函数,即凡是以 /x/y/ 开头的都可匹配。
更进一步,规则可以达到最优匹配,譬如请求:
/x/y
既可以匹配规则1:
/x/:id
又可以匹配规则2:
/*path
那么最优匹配的结果应该是模糊信息最少的匹配(规则1),而后一种通常作为一种异常处理机制(404)。
2.参数抽取功能
将路径匹配到对应的路由规则是第一步,第二步则是根据规则抽取路径上附带的用户信息,交给对应处理逻辑,用户信息可以由两种方式传递给用户
2.1 路径参数(path param)
指包含在查询标记(?)之前的参数,如 /x/:id 可以匹配到 /x/y?q=1 那么 id 即为 y
2.2 请求/查询参数(request param)
即通常服务端通过 request.getParameter 以及客户端通过 location.query 获取到的查询信息.
然后同样可以通过参数注入到指定的处理函数,但由于客户端 js 代码会经过压缩,变量名和规则配置名部署阶段会有不一致情况,虽然也可以根据参数位置进行匹配:
/x/:id - > fn(id)
但这种情况下,规则参数配置的变化会连带需要处理函数参数位置的调整。
更好的做法则是将参数与参数值作为键值对传递给对应的处理函数
/x/:id -> fn(pathParam,queryPatam) // pathParam => { id: xx }
最终在客户端实现router功能后,用户可以随时将单页面应用当前的状态作为地址保存下来,随后再输入地址经过客户端router 后还原对应的应用状态,达到和多页面时类似的效果,只不过这时 router 的功能从后端转移到了前端。
Refer :
<br><br>
<span style="color:red">
<a href="http://yiminghe.iteye.com/blog/1240759#comments" style="color:red">已有 <strong>0</strong> 人发表留言,猛击->><strong>这里</strong><<-参与讨论</a>
</span>
<br><br><br>
ITeye推荐